歷經20年發展,中國已然是全球制造業大國。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的統計,2013年中國工業占GDP的37%,提供全國25%的就業崗位。在500余種工業產品中,水泥、發電設備、手機、計算機、彩電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比例約為 20%。
然而,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工業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那么傳統設備企業特別是水泥行業的傳統企業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洗牌呢?中國目前很多企業還是維持著傳統工業流程那一套,傳統的流水操作并未讓人力得到釋放,相對來說還是處在最底部的階段。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因此,傳統企業必須向智能制造企業靠攏。說到智能制造企業,商業智能(BI)就是其中的一塊。那什么是BI呢?根據百度上的解釋:BI即商務智能,它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用來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快速準確的提供報表并提出決策依據,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簡單來說就是幫助企業提升決策能力和運營能力的理論、方法、過程以及軟件技術的集合,它是幫助企業管理層決策支持的工具。從數據里挖掘信息,將信息轉換成決策,再將決策付諸于行動。據了解,中國水泥備件網未來將引進商業智能概念,構建水泥行業的生態系統,為用戶搭建通道以及橋梁保證企業在整個生態圈得以正常進行相應的經濟活動,讓企業在備件網的平臺上自由發揮。
那么企業為什么要選擇在中國水泥備件網進行BI呢 ?
首先,備件網平臺已經成立多年,擁有眾多的采購商和供應商,并且都對平臺的價值比較認可。如此一來,企業可以根據自己過往的設備使用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磨損趨勢,幫助企業建立維修計劃,降低維修成本和生產損失。
第二,采購商可以根據自己的設備使用情況將結果反饋給供應商,以便幫助廠家更好的提高設備質量。
第三,有助于可持續發展,從長遠意義上來說,BI的應用可以讓供需雙方根據過往數據,形成行業大數據,為整合行業數據提供有利的支持與幫助。
以耐火材料來說,長期以來無論是水泥企業還是耐火材料供應商都將提升耐火材料質量和提升施工技術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在當前產能過剩,停窯多發的情況下,傳統的“質量+施工”的模式并不能解決耐火材料應用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維修總包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對耐火材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維護和管理,將施工方案精細化,維修記錄檔案化從而形成一個長期的維護和管理,長期跟蹤使用情況進而提升水泥企業的運營效率。
維修總包也體現了工業4.0的模式,為用戶提供了高度靈活的個性化的服務。綜上所述,在工業4.0時代與我們越來越近的時候,水泥行業的一些傳統企業需要盡快改革,引入創新,在遵循市場規律的情況下讓企業避免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