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的水循環分為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對余熱發電鍋爐來說,一般窯頭鍋爐為立式鍋爐,其水循環為自然循環,窯尾鍋爐為臥式鍋爐,其水循環大都為強制循環,強制循環鍋爐是依靠水泵的推力作用強迫水進行循環,即強制循環水泵,它是余熱發電強制循環鍋爐的重要設備,它的運行好壞直接關系著該鍋爐的正常運行。
強制循環系統主要由泵、電機、聯軸器、機械密封、軸承、冷卻水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強制循環系統啟動前的檢查和維護
泵在啟動前應檢查泵的出入口手動閥在開啟狀態,出口電動閥在關閉狀態;軸承的潤滑油油位應正常,油質應合格;壓力表、流量表等應全部投入;冷卻水系統全部投入并且流量合適;鍋爐汽包液位應在+300mm以上。手動盤車。
平時泵在備用狀態時,要堅持每天對聯軸器進行手動盤車,主要是檢查轉子運轉是否順暢,有無卡澀,如果聽見有異常聲音,象沙粒磨損的聲音或是轉子運轉不順暢,需將泵進行拆卸,檢查轉子部件。
運行前主泵排汽。確保泵的入口閥門是完全打開,向泵體內充滿介質,將泵體內的空氣和其它氣體從自接管路的排氣閥排出、排盡。如果泵體上裝有排氣閥,則應將其打開,排盡后,將其關死。
暖泵。如果泵送介質高于120度,則泵啟動前必須暖泵,因為如果高溫介質突然進入溫度低的泵體內,巨大的溫差可能導致熱力膨脹不均勻,由此造成的泵體與轉子部件中心不重合,可能導致泵在啟動時,發生咬合,因此只有在介質與泵體溫度一致時,才能啟動。根據泵入口閥門法蘭的口徑,調整暖泵的最小流量閥,控制流量,使其符合溫升限制在2°C/min,突然升溫50°C以內,泵體表面上下部溫差在20—30°C以內,特定介質與泵體表面溫差在30°C以內這一標準。如果暖泵用的介質注入泵體后,泵體上下部分溫差不能達到規定,可以開啟或開大排污閥,加大暖泵的貫穿力度,使泵體溫度一致。
強制循環系統在運行中的檢查及維護
檢查泵的最小流量閥和暖管閥應在關閉狀態;檢查泵電機的振動、進出口壓力應正常,電流值應在掌握的波動范圍內。
軸承溫度,潤滑油油位、油溫應正常。每班應對軸承溫度進行監測并做記錄,使溫度變化滿足小于允許溫升和最大允許溫度,允許溫升受環境溫度影響,環境溫度≥20°C時,允許溫升為40°C,﹤20°C時,允許溫升為50°C,最大允許溫度都為80°C,一旦超溫,應立即倒到備用泵,進行檢查。潤滑油的油位和油質是通過玻璃儲油器可以觀察到,它的油位應高于水平管中心線7.2mm,對油質要求初次運行300小時后進行更換,以后每三個月進行更換一次,如果泵是持續運轉,則要求六個月更換一次。
檢查冷卻水暢通,換熱器干凈。檢查冷卻水暢通,流量大小合適;每班應打開換熱器的排污閥,對其至少排污一次,排污時,要盡量小流量,避免機械密封的溫度劇升造成損壞,為保證換熱效果,要求每半年對換熱器清洗一次,保證換熱器凈水側出水溫度在60°C左右
保證機械密封部位的溫度超過80度。機械密封內部用冷卻后的爐水冷卻,外部直接用冷卻水沖洗,內部要根據水質情況和爐水溫度進行調整,外部直接對調節閥控制,保證此部位不能超溫。
停機后的檢查和維護
停機后,開啟暖泵閥和最小流量閥,使泵處于暖泵狀態,使泵一直處于熱態。
在泵剛停后,冷卻水系統不能馬上停止,在泵的溫度低于80度時,才能關閉冷卻水。
每天要對泵進行盤車。
對停泵進行排污,排出沉積在泵下部的贓物、沉淀,并通過收集管,流入地溝沖走。
日常注意事項
為了防止外界雜質在泵啟動時進入泵內,在泵的入口側要裝一過濾器,在泵與過濾器間裝一壓力表,用來監測在泵啟動時,由于裝了過濾器而引起的壓力降,當過濾器被堵塞,壓力降增大時,應停泵,清洗過濾器,如果壓力降升高并且泵吸入壓力不足,此時泵可能已被燒壞。
控制開停泵的頻率。頻繁的開停,可能會燒壞泵和電機,一般在電機功率≥26kw,啟動頻率≤3次/小時,在11—26kw,應≤4次/小時,在≤11 kw,應≤6次/小時。
如果停機而兩泵退出運行時,又遇寒冷天氣,則應打開排液閥和排氣閥,排盡泵體和管路內的介質,防止機械密封和閥門被凍壞,也有利于保護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