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窯皮的概念及重要作用
1.1 窯皮的概念
所謂的窯皮就是附著在回轉窯燒成帶窯襯內表面的一層燒結熟料層。熟料進入燒成帶后形成液相,分層粘掛在窯襯的內表面,形成窯皮。
1.2 窯皮的作用
首先,窯皮保護燒成帶的襯料,使襯料不直接與火焰和高溫物料接觸,減少了高溫、化學侵濁,磨損對襯料的損害,延長襯料的使用壽命。其次,窯皮可以減少筒體表面的散熱損失,提高窯的熱效率。
2 如何掛好窯皮
要掛好窯皮,首先要了解窯皮的形成原理及過程、其次從影響掛窯皮的因素入手,怎樣掛好窯皮。
2.1 窯皮的形成原理及過程
物料進入燒成帶時,產生液相,暴露在氣體中的窯襯吸收熱量,達到一定的溫度,當它轉到物料下面時,會把熱量傳給物料。同時,窯襯又傳熱給筒體并向外散熱,使襯料溫度降低,這樣,高溫且具有一定液相量的物料會粘附在襯料的表面,并起化學作用,形成第一層窯皮。窯皮從料層下面轉出后,火焰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被燒流,形不成窯皮。重復以上過程,只到窯皮達到要求的厚度為止、窯皮厚度可通過水冷卻或風冷卻來控制。
所以掛窯皮時,溫度不能太高,即適當的溫度條件,最好控制火焰襯料物料三者有較小溫差,但必須使物料產生液相。這樣才能掛上窯皮。
2.2 掛好窯皮
2.2.1 控制生料的化學成分及煤的質量
生料的化學成分,會影響液相量的多少,所以會影響掛窯皮。一般選擇高飽和比和適當的硅率和鋁率,有利于掛窯皮。但目前大多數水泥廠主張掛窯皮時生料成分與正常生產時相同。掛窯及期間的煤
質好、發熱量高、化學成分穩定,有利于掛窯皮。
2.2.2 控制合適的燒成溫度與火焰形狀:溫度低液相少,溫度高液相在襯料表面凝固不起來都不利于掛窯皮。火焰形狀要完整、順暢。不出現局部高溫、不允許短焰急燒。
2.2.3 喂料量及窯速由小變大:一般三天達到正常喂料量和窯速。開始時喂料及窯速為正常的50~70%,以后逐漸增大,到第三天達到正常的喂料量和窯速。
2.2.4 掛窯皮時噴煤嘴由外向里逐漸移動,開始點火時把噴煤嘴放在下料口中心位置,以后逐漸往里送,送到一定位置時再逐漸向外移,使形成的窯皮牢固,完好和平整。
3 保護窯皮
掛好窯皮,是水泥窯安全運轉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保護好窯皮。要保護好窯皮首先對窯皮情況進行判斷并及時采取措施,另外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防患于未然。
3.1 如何判斷窯皮是否平整
判斷窯皮是否平整一般有下列幾種方法:
3.1.1 窯在運轉中,從副看火孔觀察無料邊的窯皮,顏色微白,顏色一樣,表明窯皮平整。
3.1.2 通過"黑影"的形狀判斷窯皮是否平整。黑影呈直線形則平整,呈曲線形不平整,凹凸的越大,越不平整。
3.1.3 借助水冷卻情況來判斷。如水冷卻筒體溫度普遍上升時說明窯皮普遍減薄,若局部溫度高,說明溫度高處窯皮薄,反之亦然。
3.2 窯皮不好如何操作
3.2.1 發現窯皮局部變薄,應移動噴煤嘴的位置,在薄的地方避開高溫點,加大淋水量,進行襯掛。
3.2.2 窯皮普便減薄時,應減少喂料量降低窯速進行全面補掛。
3.2.3 窯皮局部脫落時,要預防紅窯。紅窯時停窯檢修。
3.3 怎樣保護好窯皮
要想保護好窯皮,應注意以下幾點:
3.3.1 首先要掛好窯皮,掛中有保,保中有掛。
3.3.2 建立和建全窯襯材料的保管和砌磚責任制,提高襯料和砌磚質量,各帶窯襯應相應配套。
3.3.3 加強煅燒控制,避免燒大火,燒頂火,嚴禁燒流或出生料,保證熟料顆粒細小均勻。
3.3.4 改進噴煤嘴結構,保持完整的火焰形狀、經常移動噴煤嘴位置,調整高溫區。
3.3.6 發現窯皮不好時及時采取措施。
3.3.7 加強設備維護,減少停窯次數,避免窯皮因忽冷忽熱而脫落。
4 結束語
在回轉窯的操作中,我們要隨時注意窯皮情況,掛好窯皮并保護好窯皮。這樣可以穩定熱工制度,保證回轉窯長期安全、穩定運轉、提高水泥的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