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脫硫工段 L100- 95 型羅茨鼓風機于2001 年投運,自 2008 年以來逐漸出現機殼嚴重發熱、振動加劇、排氣量明顯偏小現象。具體數據見表 1。
1 損壞情況
經拆機檢查發現,各部位間隙已嚴重超標。具體數據見表 2。
其中機殼間隙分布情況見圖 1 和圖 2。
2 修理工藝方案
針對軸頸、葉輪、機殼存在的不同問題,分別使用電刷鍍、焊接、熱噴涂、機加工方法進行修復。
2.1 軸頸
(1)采用電刷鍍工藝修復。
(2)拆卸軸承后測量。主動輪前軸頸 180-0.04,后軸頸 180-0.06,從動前軸頸 180-0.03,后軸頸180-0.12,軸頸負差過大,是造成整機振動超標的主要原因。
(3)用活化液清洗油污,用除銹鋼刷清刷。再用靜電液清洗,然后用活化液最后清洗至軸頸發白。電刷鍍時先用特殊鎳鋪底,防止刷鍍層脫落。最后用特快鎳電刷鍍。電刷鍍時葉輪應保持勻速轉動使電刷鍍層均勻。
(4)車削軸頸公差至 180 0.040.01,表面粗糙度1.6μm。
2.2 葉輪
(1)采用鑄鐵焊技術修復。
(2)因該風機為輸送合成氨原料氣半水煤氣,葉輪表面粘附大量煤焦油,須經烘烤清除葉輪表面煤焦油及硫化層。烘烤時須注意在葉輪兩端悶板鉆 準10 小孔各一個,防止葉輪內封閉氣體膨脹導致葉輪崩裂。加熱 72h 后,自然冷卻至 20~30℃。
(3)葉輪密封線中線攻 M8 螺孔,均布 6個 M8 沉頭螺栓,以增加焊接層與葉輪的融合度。因長期氣流沖刷在密封線兩端處形成圓弧角,焊接修復為直角。焊前火焰加熱焊接部位至 150℃。使用 308E 焊條鋪焊,厚 3~4mm。注意焊接、噴砂時對主軸頸的保護。
(4)噴砂除銹至表面光亮,清潔度達 Sa3級,粗糙度達 Rz25~100μm。噴砂時工作環境溫度應高于氣溫 5℃以上,或基體溫度高于大氣露點溫度 3℃以上。
(5)采用電弧熱噴涂技術進行表面噴涂。利用兩根金屬絲之間產生的電弧使頂端融化,兩根金屬絲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經一束氣體射流霧化,將已融化的金屬熔滴噴射到噴砂處理的基體表面上形成涂層。選用鎳鎘合金噴涂材料,涂層硬度>65HRC,結合強度>60MPa/m㎡,氣孔率<1%,涂層質量好且涂層不脫落。
(6)車削葉輪密封線及端面(本工序與主軸頸車削一并進行)。
(7)動平衡校驗,G6.3 級合格。
2.3 機殼
(1)將機殼、墻板預裝配,同時安裝前后軸承。放置于鏜床工作臺,鏜刀桿等于葉輪半徑,在軸承孔內安裝專用夾具,利用軸承中心定位同時防止鏜刀桿跳動(圖 3)。旋轉鏜床,檢查機殼內壁圓度。檢查結果是上機殼較下機殼間隙大 1~2mm。為避免噴涂層過厚導致脫落,拆上機殼,將中接觸面刨下 1mm。
(2)機殼內壁噴砂除銹及熱噴涂修復(要求同葉輪)。
(3)按葉輪半徑加機殼間隙值調整鏜刀頭,鏜機殼內壁。
2.4 更換其他部件
更換風機軸承 22236、NU336 各兩套,密封FB265×300×15 共 8 個。
3 修復效果
裝配后,測量各部位間隙均符合設計原機標準(具體數據見表 2)。經空負荷試車 30min后,再次測量各部位間隙,未發生變化。進行負荷試車,測量各部位溫度、振動遠低于設計值且運行穩定,經生產計量排氣量符合設計要求(具體數據見表 1)。
4 結論
采用上述簡單方法對羅茨鼓風機進行修復,檢修周期僅 9 天,費用約 1.5 萬元。而制作同型號設備周期在 45 天以上,價值 18 萬元,使瀕臨報廢的設備重新發揮作用,為企業節約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