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提高水泥磨產量、降低水泥電耗是水泥企業永恒的課題,業內同行對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筆者結合自己長期的工作實踐和向同行學習的心得,就水泥磨運行中幾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介紹如下,以供探討。
1 磨機倉長的設置
合理的磨機倉長比例是設計球磨機研磨體級配方案的前提條件,如果倉長比例不合理即前提不正確,即使在同一工藝條件下,磨機的產質量效果也會有較大差異。
CY建材有限公司一臺Φ3.2×13m開路水泥磨,磨前帶有閉路流程的破碎系統,三倉倉長分別為:一倉2.75m、二倉3.00m、三倉6.50m,生產P·C32.5水泥,臺時產量在52~55噸左右,80μm篩余9.0%。經使用助磨劑后80μm篩余才降低至4.5%;而WF廠一臺同樣規格磨前帶有閉路流程的破碎系統的開路水泥磨,生產P·C32.5水泥,臺時產量在76~78噸左右,80μm篩余<2.5%。WF廠磨三倉長度分別為一倉3.50m、二倉2.50m、三倉6.50m。兩相比較,兩臺磨機同屬開路磨、磨前均帶有閉路流程的破碎系統,工藝條件基本相同,但兩磨機倉長比例分配差異較大,帶來的產質量效果不可謂不懸殊!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新購置的磨機,由于倉長比例涉及到磨機各倉襯板及隔倉板的安裝位置問題,因此,水泥廠在磨機訂貨合同中最好注明要求,便于在安裝時就予以落實。否則,待安裝投產后發現比例不合適而再予以調整,牽涉到的工作量太大,勞民傷財,枉費代價!本廠Φ3.2×13m雙倉閉路水泥磨(無任何磨前破碎設備,沒有采用助磨劑),供應商原定一倉長度為5.75m,二倉長度為6.75m,幸虧在安裝前發現倉長比例不合適,及時予以糾正,再輔之以其它技術改造措施,才取得了P·O42.5R水泥65~68t/h(80μm篩余<1%)、P·C32.5水泥75~78t/h(80μm篩余<1.8%)的產質量效果,如果直接采用原定倉長比例是不可能有現在運行效果的。
2 填充率的選擇
填充率的選擇是磨機研磨體級配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一般的技術書籍都會給出一些經驗數據,再定性地提些注意事項。如王仲春的《水泥粉磨工藝技術》、戴少生、廖中同、黃有豐的《粉碎工程及設備》等書籍。熊會思、熊然的《新型干法水泥廠設備選型手冊》則只給出了經驗數據。上述書籍中忽略的問題是:填充率的選擇沒有考慮和磨機中心件(即磨機進料筒直徑和隔倉板中心圓直徑)的關系。
RD水泥廠一臺三倉Φ3.8×13m閉路水泥磨,磨機研磨體裝到90%時,臺時為90t/h,當磨機研磨體裝到100%,一倉填充率達到33%,磨機臺時仍然只有90t/h,磨頭大量回料,磨尾拔風管負壓降低達400Pa左右,磨頭冒灰嚴重,無負壓。急停磨機開倉檢查發現:球料已經堆到進料錐內。測量進料錐和隔倉板中心圓直徑分別為1280和1200,中心圓直徑為1200時,填充率只能滿足30%的填充率。該磨機將填充率降低到30%后,磨機運行產量為95t/h,磨頭冒灰現象消失,磨尾負壓也恢復正常。
因此,磨機研磨體填充率的選擇必須考慮其中心件直徑的關系。
3 主除塵器的壓差
主除塵器的壓差問題直接反應了除塵器的通風阻力大小,從而影響到磨內通風狀況,自然會影響到磨機產質量,壓差一般不宜超過2500Pa。KL公司一臺輥壓機系統+Φ3.2×13m閉路水泥磨,開始系統運行產量在95t/h左右。一段時間后,除塵器壓差上升到2500Pa,磨機產量在85t/h左右,隨著除塵器壓差的繼續上升,磨機產量降至80t/h左右。并且,磨機一倉極易飽磨,磨尾拔風管壓力只有-500~600Pa,磨頭負壓小,甚至出現冒灰,出磨細度較正常時大幅度下降。經過改進除塵器清灰結構,磨內通風量增加,系統產量恢復到90t/h以上。以上列舉了三個在提高水泥球磨機產量方面容易忽略的問題,以供同行在工作中參考。技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要使自己的工作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在提高水泥磨運行效率方面也不例外,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只有不斷研究,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才能不斷進步,真正把水泥磨電耗降下來。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