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文)指導建材行業加快調整。水泥行業要抓住時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實現持續協調發展。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而進行的制度性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推動全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
技術、產品趨同化、產能利用率低、產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等現象是當前建材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水泥是建材工業發展的主要原材料,在需求側管理的環境中,為保障國家基礎性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做出貢獻。但是,眾所周知,水泥工業是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之一,發展-過剩-再發展-更過剩進行循環是其發展的特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水泥工業的發展創建了良好的環境與機會,水泥業界及其主體水泥企業應當珍惜,把握時機將企業轉型升級換代,用新的供給激發新的需求,提高水泥工業的質量與效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化解過剩產能的正確途徑。而如何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硬仗,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解決矛盾,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會長劉長發在第三屆中國水泥備件網會員大會上,將與大家共同分析與探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建材工業發展方向。為水泥企業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指點迷津,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