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輥壓機聯合粉磨系統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偏高的調整措施
AS公司采用輥壓機雙閉路聯合粉磨工藝(主機配置見表1)生產P·042.5級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偏高,達28.0%以上,混凝土攪拌站投訴較多,直接影響了水泥產品的銷售。通過調整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較好地解決了成品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的問題。
1 標準稠度需水量偏高的原因分析
AS公司熟料標準稠度需水量為25.33%,而P·042.5級水泥的標準稠度需水量在28.0%以上。 我們測試了水泥顆粒粒徑分布情況,具體見表2。

由表2數據可知,該系統生產的成品水泥均勻性系數n為1.16,顆粒粒徑分布范圍窄,顆粒相對均齊,堆積密度低,導致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較大。分析中發現,磨尾收塵風機閥門開度較大,達65%以上,磨內物料流速快,導致選粉機主軸轉速28 Hz以上。選粉機循環負荷高達250%以上(雙閉路聯合粉磨系統選粉機循環負荷不宜大于150%),選粉效率只有35%左右。最終使水泥顆粒粒徑分布范圍較窄,均勻性系數較大,水泥粉體堆積密度小,達到一定的流動度時,需水量明顯增加。
2 采取的技術措施
要解決需水量偏大的問題,必須拓寬水泥顆粒粒徑分布范圍,降低均勻性系數,提高水泥堆積密度。我們從調整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人手,實施了技術改造。
2.1 調整工藝流程
測試磨尾收塵器收集的水泥比表面積均在400m2/kg以上,原進入O一Sepa選粉機分級,現直接改入成品斜槽輸送至水泥庫。降低選粉機料氣比,降低系統循環負荷。
調整后的工藝流程見圖1。
2.2 調整技術參數
在保持管磨機不飽磨、磨頭不溢料的前提下,調整磨內通風量。磨尾收塵器的閥門開度由65%逐步降至35%,磨內風速由1.15m/s降至0.86m/s,有效延長物料停留研磨時間,使物料在磨內能夠實現勻速流動,大幅度降低了出磨物料顆粒粒徑,即提高了出磨成品比例,顯著降低了成品低選粉機主軸轉速(21Hz)與選粉機系統的循環負荷(降至100%左右),選粉效率隨之提高至50%,系統風機轉速也由38Hz降至31Hz。
3 整改效果
調整后的水泥顆粒粒徑分布見表3。
由表3數據可知,通過調整,水泥特征粒徑x’由24.61μm降至19.07μm,縮小了5.54μm。≤32μm顆粒粒徑含量由73.34%提高至80.00%,≥65μm較粗顆粒粒徑含量由7.29%降至0.91%。其中≤3μm微細顆粒粒徑含量增加了3.76%。均勻性系數n由1.16降至0.98。水泥顆粒粒徑分布范圍明顯變寬,堆積密度增大,水泥標準稠度需水量降低(見表4)。
4 結束語
本次改造通過調整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成品水泥的顆粒粒徑分布得到顯著改善:均勻性系數降低,水泥顆粒分布范圍變寬,水泥堆積密度增大,標準稠度需水量明顯下降,滿足了客戶的技術要求。從本次改造的效果看,分析方法得當,查找問題和實施的技改措施正確。
作者:李俊
來源:《福建安砂建福水泥有限公司》
中國水泥備件網微信公眾號(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