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乳2把你榨干哦ova在线观看-人妻VA精品VA欧美VA-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您當前的位置:備件網首頁 > 技術干貨 > 正文

技術 | 水泥熟料煅燒的液相量、液相黏度和燒結范圍

來源:《水泥資料》 發布日期:2023/11/8 編輯:張翀
核心提示:水泥熟料煅燒的液相量、液相黏度和燒結范圍
一、液相量


水泥熟料的主要礦物硅酸三鈣是通過液相燒結進行的。在高溫液相作用下,硅酸二鈣和游離氧化鈣都逐步溶解于液相中,以離子的形式發生反應,形成硅酸三鈣,水泥熟料逐漸燒結,物料由疏松狀態轉變為色澤灰黑、結構致密的熟料。


在硅酸鹽水泥熟料中,由于含有氧化鎂、氧化鈉、氧化鉀、硫酐、氧化鈦等易熔物,其最低共熔溫度約為1250℃。隨著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液相量會增加,液相黏度會減小,使參與反應的離子更易擴散和結合,也就是說液相在熟料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受到水泥熟料化學成分和燒成溫度的影響。


既然液相量與化學成分有關,那么在配料上將如何控制呢?根據以往的經驗,選定義為1450℃下(比較接近于生產實際)的液相量,液相量按下式計算:


L=3.0A+2.25F+M+R


式中,L、A、F、M、R分別表示水泥熟料的液相量、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鈉和氧化鉀的合量。


水泥熟料的燒成在現階段的工藝條件下(預分解窯),液相量一般控制在20%-30%的范圍內。這個范圍是對所有水泥廠而言的,就某個廠來講顯然是太寬了,各廠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自己廠情的最佳控制范圍。


液相量不僅和組分的性質有關,也與組分的含量、熟料燒結溫度有關。一般鋁酸三鈣(C3A)和鐵鋁酸四鈣(C4AF)在1300℃左右時,都能熔成液相,所以稱C3A與C4AF為熔劑性礦物,而C3A與C4AF的增加必須是Al2O3和Fe2O3的增加,所以熟料中Al2O3和Fe2O3的增加使液相量增加。


熟料中MgO、R2O等成分也能增加液相量,但MgO和R2O在含量較多時為有害成分,只有通過增加Al2O3和Fe2O3的含量增加液相量,才有利于C3S的生成。但液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液相量易導致結大塊、結圈。


二、液相黏度


液相黏度對硅酸三鈣的形成影響較大。黏度小,液相中質點的擴散速度增加,有利于硅酸三鈣的形成。液相黏度與液相組成有關,R2O含量的增加,液相黏度會增加,但MgO、K2SO4、Na2SO4、SO3含量增加,液相黏度會有所下降。


雖然C3A和C4AF都溶劑礦物,但它們生成液相的黏度是不同的,C3A形成的液相黏度大,C4AF形成的液相黏度小。因此當熟料中C3A或Al2O3含量增加,C4AF或Fe2O3含量減少時,即熟料的鋁率增加時,生成的液相黏度增加,反之則液相黏度減小。即液相黏度隨鋁率增加而增加,幾乎是成直線的增加。


從燒成的角度看,鋁率高對燒成不利,使C3S不易生成;但從水泥熟料性能角度看,C3A含量高的熟料強度發揮快,早期強度高,而且C3A的存在對C3S強度的發揮也有利,同時有適當含量的C3A,使水泥熟料的凝結時間也能正常。所以鋁率要適當,一般波動在0.9-1.4之間。


提高溫度,離子動能增加,減弱了相互間的作用力,因而降低了液相的黏度,有利于硅酸三鈣的形成,但煅燒溫度過高,物料易在窯內結大塊、結圈等,同時會引起熱耗增加,并影響窯的安全運轉。


既然液相黏度對硅酸三鈣的形成影響很大,那么又該如何控制液相黏度對熟料燒成的影響呢?


我們知道,影響液相黏度的因素有溫度和化學成分,我們同樣先把溫度定義為1450℃(比較接近于生產實際),液相黏度就只與化學成分有關了。


再通過一定條件下的實驗,測得每種組分在該溫度下的液相黏度與其含量的關系,然后把他們加起來,就可以得到該熟料的一個有關“液相黏度”的值了,這個值與配料有關,可以人為控制。


值得說明的是,這個加起來所得的液相黏度值,并非熟料真正的液相黏度,因此需加一“準”字區別。但對于大工業生產來講,重在控制其變化趨勢,控制其穩定性遠比控制其絕對值來得重要,因此有這么個加起來所得的“準液相黏度”概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導生產。


根據在一定條件下的有關實驗,建立起來的有關因素與液相黏度的一些關系如下。雖然這些關系是有條件的,但我們可以先甩開條件,僅看看某因素對液相黏度的影響方向和影響力度,也已經是很有意義了。


液相黏度與鋁率(Al2O3/Fe2O3)的關系:


n1=0.77P+0.92


液相黏度與堿(K2O和Na2O)的關系:n2=0.35R+1.65


液相黏度與三氧化硫(SO3)的關系:n3=1.65-0.38S


液相黏度與硫酸堿(K2SO4和Na2SO4)的關系:n4=1.75-0.25Q


液相黏度與氧化鎂(MgO)的關系:n5=1.42-0.06M(MgO=1%-3%)或n5=1.30(MgO>3%)


該水泥熟料的“準液相黏度”:n=n1+n2+n3+n4+n5。


三、燒結范圍


在前面提到,液相量與燒成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相量越多。


就大工業生產來講,在熟料燒成中并非液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照顧到各方面的因素,有一個比較適中的范圍。


在工業生產中,由于影響燒成的因素很多,因此燒成溫度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造成燒成液相量的波動。反過來講,液相量的波動必須受到一定的控制,那么允許波動的溫度也就受到了制約,這個制約的溫度范圍就是燒成范圍,與原料的成分有關。


所謂燒成范圍,指生料加熱到出現燒結所必需的最少液相量時的溫度(開始燒結的溫度),與開始出現大塊(超過正常液相量)時溫度的差值。


生料中的液相量隨溫度升高而緩慢增加,其燒結范圍就較寬;如果生料中的液相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很快,其燒結范圍就窄。我們希望燒成范圍越寬越好,這樣窯的抗干擾能力強,熱工制度穩定,當窯內溫度波動時,不易發生跑黃料或結大塊等現象。


一般硅酸鹽水泥熟料的燒結范圍在150℃左右。


在其他條件允許情況下,降低鐵的含量,增加鋁的含量,燒成范圍變寬。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推薦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