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丨水泥粉磨系統的智能化改造
南方水泥某年產90萬噸水泥粉磨生產線采用“160-140輥壓機+ϕ4.2m×13m球磨機”開流粉磨系統,未配置動態選粉機,設計生產能力為180t/h,粉磨系統工藝流程見圖1,系統主要設備及性能指標見表1。
該水泥生產線主要生產P·O42.5、P·II52.5水泥,2021年第4季度,生產線出現工序電耗居高不下、輥壓機因液壓系統大泄壓瞬間跳停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粉磨系統的安全生產運行。粉磨系統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球磨機運行電流高,功效低,單位產品電耗高;磨內物料流速過快,活化環布置不合理,質量易出現不達標情況;通過監測磨內篩余數據發現,磨內研磨體非最佳級配。球磨機磨內篩余監測數據見表2。
(2)輥壓機單位產品電耗高,循環斗式提升機電流高,原始輥縫大;輥縫波動大,蓄能器壓力高,輥壓機作功不穩定;液壓系統頻繁大泄壓,輥壓機瞬間跳停。水泥粉磨系統運行性能指標見表3。
2.1 優化球磨機研磨體裝載量,降低球磨機電耗
以生產P·O42.5水泥為例。優化前,球磨機研磨體一倉裝載量為61.9t,二倉為182.5t,球磨機功耗3112kW·h/h,喂料量199t/h。優化后,二倉鋼段裝載量減少15t,球磨機用電量下降83kW·h/h,球磨機噸水泥電耗下降0.28kW·h。優化研磨體裝載量前后,球磨機粉磨水泥電耗對比見表4。
2.2 優化活化環布置,降低磨內物料流速,提高球磨機粉磨效率
改造前,球磨機存在階段性出磨物料比表面積低的現象,分析可能因磨內物料流速過快導致。檢查磨機活化環結構并封堵50%活化環后,磨內物料流速降低,球磨機粉磨效率提高,出磨水泥比表面積合格率提升。優化活化環前后,球磨機粉磨水泥電耗對比見表5。
2.3 優化球磨機研磨體級配,提高磨內粉磨效率
檢查球磨機篩余數據發現,二倉靠隔倉板方向存在一段近水平段,磨內鋼段有一定的優化空間。利用2022年1月停磨期間,減少二倉10t混合鋼段,同時,加入14mm×16mm鋼段10t,以改善二倉粉磨能力。優化后,磨內物料篩余值及磨機產量均有所改善。調整磨內研磨體后,水泥磨磨內篩余數據見表6、表7。
2.4 降低原始輥縫,提高輥壓機作功效率,減小輥縫波動
優化前,輥壓機輥縫大,物料通過量大,循環斗式提升機電流高,輥壓機作功功效低。優化后,輥壓機原始輥縫由30mm降至24mm,輥壓機作功明顯好轉,循環斗式提升機電流下降,輥壓機單位產品電耗下降。優化輥縫前后,輥壓機、球磨機、斗式提升機電耗情況見表8。
2.5 優化液壓系統研磨壓力,提升輥壓機作功
優化前,輥壓機電流低,小倉下插板閥開度持續100%運行,輥縫波動大,輥壓機研磨效率不高。優化液壓系統研磨壓力后,輥壓機電流提高,粉磨效率提高,輥縫波動降低。優化輥壓機液壓系統研磨壓力前后,輥壓機及球磨機電耗情況見表9。
2.6 液壓系統加裝點動式泄壓閥,增加點動式自動控制回路,消除瞬間大泄壓故障跳停
改造前,在輥壓機運行時,僅能上調液壓系統研磨壓力,不能下調研磨壓力,導致液壓系統研磨壓力瞬間高于11MPa,現場PLC控制柜進行大泄壓保護,輥壓機跳停,跳停頻率約8~10次/月。決定對液壓系統進行改造,通過增加點動泄壓閥,增加點動式自動控制回路,在運行中實現液壓系統點動泄壓,降低研磨壓力。技改后,液壓系統大泄壓故障次數大幅下降,跳停頻率由改造前8~10次/月降至3次/月,有效降低了故障導致的設備空轉無功消耗,從而降低了系統電耗。技改前后輥壓機跳停次數對比數據見表10。
表10 技改前后輥壓機跳停次數對比數據
水泥粉磨系統應用多變量非線性模型預測智能控制技術,實現了水泥粉磨系統關鍵參數的穩定控制,輥壓機和球磨機系統的協同控制,提高了水泥粉磨的產質量,降低了粉磨電耗。智能控制系統主要控制策略如下。
3.1 輥壓機和球磨機系統協同控制
通過控制入磨物料特征粒徑,平衡輥壓機與球磨機作功,消除輥壓機作功不足與輥壓機系統循環負荷過大現象,主要控制指標為循環風機轉速。
3.2 穩流倉倉重控制
通過分析輥壓機壓力、輥縫和倉重的最佳匹配關系,得出倉重控制目標值,通過控制喂料量、循環風機轉速,將倉重穩定在設定目標值左右。
3.3 輥壓機穩定控制
通過控制輥壓機動輥電流、定輥電流、出磨循環斗式提升機電流、輥壓機振動、輥縫、穩流倉等保護限值,平衡輥壓機通過量與循環量關系,最大化輥壓機作功功效。主要控制指標為:動輥斜插板開度、定輥側斜插板開度、研磨壓力。
3.4 球磨機穩定控制
控制球磨機電流負荷、出磨成品溫度、磨頭負壓、出磨成品比表面積、篩余、成品特征粒徑等變量,穩定球磨機作功功效。主要控制指標為:磨尾風機及循環風機轉速。
3.5 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取樣濃度控制
分別在球磨機磨頭磨尾加裝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加裝位置見圖2。通過控制取樣絞刀進樣速度,控制物料取樣量,保證分析儀在穩定的光學濃度下檢測物料粒度分布,進而提高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檢測精度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6 產品質量控制
根據實時運行參數,建立產品質量軟測量模型并輸出實時質量數據。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每15min檢測一次物料粒度,依據檢測值校正測量實時質量數據,用于過程控制,穩定球磨機產質量。
3.7 產能最大化控制
球磨機處于穩定運行狀態后,在循環風機轉速、磨尾風機轉速與產品質量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使產量趨于動態最大化。
3.8 特征粒度自優化控制
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初次特征粒徑目標值由人工給定,構造數據統計分析自優化算法,運行2h后觸發自優化算法,自動調整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特征粒徑目標值,自動調整循環風機、磨尾風機風量,從而降低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標準偏差,穩定水泥質量。
3.9 一鍵啟停與APC控制無擾切換
結合水泥磨中控操作規程編制開停機操作方案,再結合操作方案進行DCS組態,實現水泥磨開停過程中模擬量與開關量的自動調整。水泥磨啟動結束后,自動切換至APC控制程序,停機時自動切除APC控制至一鍵停磨,實現水泥磨開停機過程無擾切換,無需人工介入,有效縮短了水泥磨開機至滿負荷、滿負荷至停機的時間,降低了水泥磨開停機過程的工序電耗。一鍵啟停與APC操作界面見圖3。
水泥粉磨系統實施“優化改造+智能控制”后,關鍵工序電耗大幅下降,產品質量顯著提高。水泥磨控制系統智能化改造后的電耗數據見表11。
由表11數據可知,改造后,2022年4~9月穩定運行期間,P·O42.5水泥噸水泥綜合電耗為27.67kW·h,P·Ⅱ52.5水泥噸水泥綜合電耗為33.96kW·h,與2021年11月(改造前)綜合電耗30.08kW·h/t、35.67kW·h/t相比,電耗分別下降2.41kW·h/t、1.71kW·h/t。
使用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前后,出磨水泥3d、28d強度標準偏差見表12。由表12可知,2022年7~9月(使用在線粒度分析儀后)與1~3月(使用在線粒度分析儀前)對比,生產P·O42.5水泥時,3d出磨水泥抗壓強度標準偏差由0.84降至0.70,28d出磨水泥抗壓強度標準偏差由1.13降至0.69;生產P·Ⅱ52.5水泥時,3d出磨水泥抗壓強度標準偏差由0.95降至0.85,28d出磨水泥抗壓強度標準偏差由1.21降至0.60。
水泥粉磨智能控制系統的成功應用,為優化水泥出廠質量奠定了基礎。對于熟料來源(熟料強度)相對穩定的生產線,使用在線激光粒度分析儀為智能控制系統提供了基礎數據,通過控制入磨物料量及出磨水泥特征粒徑組分含量,完全可以實現出廠水泥質量及球磨機研磨狀態的穩定。對于熟料或水泥輔材來源復雜,熟料強度、易磨性等指標波動大的生產線,雖然可以穩定控制粒度分布,穩定顆粒級配及比表面積,但若要控制水泥強度波動,則需增配更多檢測儀器并進一步優化系統控制軟件。
作者:禹敏1,段振洪2,王方偉3,濮陽森1,楊國進1
來源:《1廣德新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2上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3中材邦業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備件網(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