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窯尾“魚鱗片’’密封漏料的解決辦法
一、窯尾“魚鱗片”密封結構與安裝
該公司采用窯尾“魚鱗片”迷宮式密封裝置(見圖1、2、3),由“魚鱗片”(安裝方式仿魚鱗片,故稱密封板為“魚鱗片”)、“魚鱗片”固定板、拉緊裝置、積灰斗、耐磨套、“魚鱗片”壓板及連接螺絲等7部分組成。“魚鱗片”通過“魚鱗片”固定板固定在窯尾殼體上,為了保證窯尾密封效果, “魚鱗片”采用內外兩層,中間通過中間密封體隔開(見圖4、5)。耐磨套焊接在水泥窯體上隨水泥窯一起轉動, “魚鱗片”壓板通過螺絲固定在”魚鱗片”上與耐磨套形成摩擦,以減小“魚鱗片”本身的磨損, “魚鱗片”通過鋼絲繩拉緊裝置確保窯尾密封效果良好。
圖1 改造前窯尾“魚鱗片”密封原理圖
圖2 改造后窯尾“魚鱗片”密封原理圖
圖3 窯尾“魚鱗片”密封結構圖
圖4 內層“魚鱗片”安裝圖
圖5 外層“魚鱗片”安裝圖
二、存在的問題
新更換完的“魚鱗片”窯尾密封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但隨水泥窯運行過程出現塌料,窯尾密封下積灰斗由于尺寸限制,漏料不能及時從窯尾密封下積灰斗排出,會擠壓窯尾下部圓弧上的“魚鱗片”,由于“魚鱗片”系柔性密封,在運行過程中“魚鱗片”之間和鋼絲繩拉緊裝置存在一定的間隙,不能及時從積灰斗排出的漏料就會從“魚鱗片”之間或“魚鱗片”密封下部區域漏出,從而造成窯尾密封效果變差且隨窯尾漏料情況將會持續惡化(見圖6)。“魚鱗片”密封為圓周密封,若強行拉緊鋼絲繩拉緊裝置,會造成窯尾下部圓弧上的間隙縮小,上部圓弧“魚鱗片”與耐磨套作用力增大,從而增加“魚鱗片”壓板和耐磨套之間的磨損。
圖6 “魚鱗片”密封漏料區域
三、改造方案
該公司相關技術人員根據現場實際,分析了現場漏料原因并制定出改造方案。
(1)將窯尾“魚鱗片”密封積灰斗寬度由原來的250mm增加的500mm,制作安裝好外排溜槽。
(2)將原來窯尾“魚鱗片”迷宮式密封殼體加工補焊250mm。
(3)耐磨套增加300mm并焊接在原有耐磨套上(見圖7)。
圖7 改造結構圖
通過以上改造可以使水泥窯在運行中出現塌料現象時積灰斗能及時將窯尾漏料排出,減少漏料對“魚鱗片”密封的擠壓,從而使窯尾“魚鱗片” 密封效果持續保持。改造效果見圖8。
圖8 改造效果
四、改造效果
改造后開窯運行,窯尾“魚鱗片”密封效果良好。運行3個月以來窯尾密封無漏料現象發生,窯尾各級溫度穩定,窯系統工藝控制正常。窯尾現場環境得到很好的治理,投入費用較少,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作者:謝文虎,曹彥林,王凱
來源:《甘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
中國水泥備件網微信公眾號(關注查詢更多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來電或來函聯系!)